【ReRender AI系列】一秒打造客戶愛的渲染風格?建築設計實測分享

Willy JhongWilly Jhong
1 min read

前情提要

在建築與室內設計流程中,渲染一直是令人又愛又恨的一環。愛的是,它能將設計構想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客戶面前,無論是材質的真實感還是光影的細膩度,都能讓人沉浸於未來空間的藍圖中,快速促進設計師與客戶之間的溝通與決策;恨的是,傳統渲染過程繁瑣且費時,從調整燈光到選擇材質,再到無數次的反覆修改,都需要設計者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耐心。同時,這個過程對硬體要求極高,往往需要昂貴的設備與專業的操作技巧,讓自由建築師與小型設計團隊倍感壓力。對於資源有限的非專業用戶而言,則幾乎是難以跨越的門檻。

近來,一款名為 ReRender AI 的智能渲染工具成為業界熱議話題。這款工具專為自由建築師、小型設計公司及非專業用戶設計,旨在簡化渲染流程,快速生成高質量的渲染效果。從草圖到模型,甚至普通照片,ReRender AI 都能以極簡操作生成多種風格的專業級渲染圖,為資源有限的設計者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這究竟是行業突破還是空有其表?我們進行了深入實測,來揭開這款工具的真實面貌。

實測

我們今天會拿三個實際應用場景來實測,分別是私人住宅項目、商業建築設計項目和老屋外觀翻新項目。如果是自由建築師,通常會在與客戶接洽後,開始構思室內設計的空間方案,並繪製2D 草圖。但草圖只能充分展示格局,無法讓客戶直觀感受設計成果,也就是常說的空間視覺效果。如果這時候有一款能夠快速渲染的工具,將設計構想立體化呈現,該有多好!

對於小型設計公司而言,設計團隊通常需要處理多個客戶項目,在接近專案尾聲時,會需要對設計好的 3D 模型進行渲染。然而,渲染過程可能需要委託專業渲染公司,或者使用昂貴的專業渲染軟件,這不僅花費高昂,還需要多次往返修改確認,耗時且不一定能完全滿足客戶需求。這對於公司資源和效率都是一種挑戰。

至於非專業用戶,常常會有翻新或改造自家空間的想法,但苦於不知道如何開始設計,也不知道如何與設計師溝通。如果有一種工具,可以通過簡單地上傳手機拍攝的實景照片,快速轉化為理想的設計風格,例如工業風、北歐風,甚至還能輕鬆加入仿磚紋牆等細節設計,整個空間立刻煥然一新,設計過程將變得輕鬆且充滿樂趣。

一、自由建築師:私人住宅項目

背景:
一位自由建築師需要為一個私人住宅項目生成渲染圖。該項目位於一個森林邊緣,客戶希望住宅設計能融入周圍自然環境,並且偏好溫暖、自然的北歐風格。對於建築師而言,傳統渲染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而客戶又期待在短時間內看到具體的效果,這給建築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實測過程:

  1. 建築師將繪製的2D 草圖直接上傳至 ReRender AI 平台,操作過程流暢,無需進行額外的格式轉換。

  2. 平台提供多種預設風格選項,建築師選擇了 "北歐風" 模板,系統自動應用了合適的材質和色調。

  3. 為了符合客戶的具體要求,建築師進一步微調光線方向,並選擇添加了一些天然材質如木紋地板與柔和的布藝裝飾細節。

  4. 整個操作完成後,平台在短短幾秒鐘內生成了高清渲染圖,並提供了不同視角的效果圖以供選擇。

結果:
渲染圖展示了住宅在陽光下的自然溫暖感,木材質感的細節表現細膩,窗外的綠意也與室內氛圍完美融合。客戶對渲染風格十分滿意,認為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建築師表示相比於傳統渲染方式,使用 ReRender AI 節省了 80% 的時間,並且在成本上降低了 50%。這次的成功實測不僅滿足了客戶需求,還讓建築師感受到技術革新帶來的高效與便捷。

二、小型設計公司:商業空間項目

背景:
一間小型設計公司接到了一個商業建築設計項目。客戶是一家新創企業,要求該空間既能展示品牌的獨特性,又能符合實用性和風格的多樣性。為了讓客戶更直觀地了解設計方案,設計公司需要快速生成多種不同風格的渲染圖供客戶比較。然而,設計團隊規模有限,無法承擔繁瑣的手動渲染流程和高昂的外包渲染費用,因此選擇使用 ReRender AI 作為解決方案。

實測過程:

  1. 設計師將完成的 3D 模型直接上傳到 ReRender AI 平台,系統兼容性強,無需額外的格式調整。

  2.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設計師選擇了 "現代奢華" 模板進行測試。每個模板都提供了預設的材質、燈光和色彩搭配,但設計師可以根據需求進一步微調細節,例如強調現代奢華中的金屬與鏡面元素。

  3. 系統在每次修改後僅用了幾秒鐘便生成了高品質的渲染圖,並包含不同角度光影的視覺效果圖。

結果:
生成的渲染圖展示了這種風格的獨特魅力:寬敞的空間佈局在光影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通透明亮。客戶對這一設計方案印象深刻,認為它完美體現了品牌的高端定位,同時兼具時尚與實用性。ReRender AI 高效生成的渲染圖讓設計公司得以快速完成提案,並大幅縮短了客戶決策時間,這使得設計團隊對這款工具的潛力充滿信心。

三、非專業用戶:老屋外觀翻新項目

背景:
一位非專業用戶正在計劃對家中的老屋進行外觀翻新,但面臨諸多挑戰。這棟老屋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外牆顏色早已褪色斑駁,窗框也顯得陳舊不堪。用戶希望翻新後的外觀能煥然一新,但同時保持建築的原始結構和歷史風韻。然而,由於缺乏專業的設計背景與相關軟件操作經驗,用戶感到無從下手。傳統的方法通常需要聘請專業設計師,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用戶希望有一種簡單的工具能夠幫助其完成初步設計,作為與設計師或施工隊溝通的依據。

實測過程:

  1. 用戶使用手機拍攝了老屋的全景照片,包括正面和側面,並將照片直接上傳至 ReRender AI 平台。平台支持照片輸入功能,操作過程簡單直觀。

  2. 用戶在平台的風格選單中選擇了 "現代簡約" 風格模板進行測試。系統自動應用預設材質,如現代簡約風中的柔和牆面和黑色金屬邊框窗戶,以及白色磚牆和木質細節。

  3. 根據用戶的需求,平台還提供了快速調整功能,用戶能夠輕鬆更改外牆顏色、增加陽臺欄杆,甚至為屋頂添加細節。全程不需要專業知識,用戶只需點擊選項即可完成設計調整。

  4. 在短短幾秒鐘內,平台生成了迅速生成效果圖,快速展示設計想法和視覺預覽。

結果:
生成的渲染圖充分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現代簡約方案,展示了整潔的柔和牆面搭配黑色邊框窗戶,屋頂添加了淺灰色框架,整體效果時尚且現代。用戶對這些效果圖非常滿意,不僅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還作為施工隊溝通的基礎素材,讓設計需求更具體化。ReRender AI 幫助用戶在不具備專業技能的情況下,快速完成了建築外觀設計,為翻新項目帶來了更多的靈感與便利。

總結

ReRender AI 的核心特點

  1. 高效智能化

    • 快速渲染生成:ReRender AI 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在幾分鐘內自動生成高質量的渲染效果圖,極大地縮短了傳統渲染流程所需的時間。

    • 智能分析與建議:系統會根據用戶上傳的模型或照片自動分析空間結構與設計需求,並提供適合的設計模板和渲染建議。

    • 多樣化風格支持:平台內建多種風格模板,涵蓋北歐風、工業風、極簡風、現代奢華等主流設計風格,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支持用戶自定義細節,如燈光、材質、顏色搭配等,讓渲染結果更加符合個性化。

  2. 操作簡單便捷

    • 友好介面:無需專業設計技能,用戶只需上傳 CAD 模型、3D 模型或實景照片,並選擇風格模板,即可完成設計操作。

    • 跨設備兼容性:支持多種文件格式(如 CAD、SketchUp、普通照片等),並可在電腦、平板或手機上使用,操作靈活便捷。

  3. 成本可控

    • 按需計費:提供按次計費和訂閱模式,設計師和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選擇,避免高昂的傳統渲染費用。

    • 降低設備需求:不需要高效能硬體,讓小型設計公司與自由設計師也能輕鬆完成專業級渲染。

  4. 高質量輸出

    • 支持高清渲染輸出,無論是平面效果圖還是多角度視覺圖,均能展現真實材質、光影效果與細膩細節,滿足專業級別的呈現需求。
  5. 靈活應用場景

    • 適用於私人住宅設計、商業空間規劃、翻新改造等多種應用場景,無論是專業設計師、小型公司,還是非專業用戶,都能輕鬆使用。
  6. 即時預覽與反覆調整

    • 用戶可在渲染過程中即時預覽效果,並根據需要快速調整燈光、材質和場景細節,避免傳統渲染的繁瑣重複流程。

ReRender AI 的核心特點讓設計師和用戶在降低時間與成本的同時,實現更高效、更個性化的渲染方案,是現代建築與室內設計行業的重要工具。

未來展望與挑戰

ReRender AI 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預期將進一步強化個性化功能,讓用戶能夠自定義更多專屬的風格模板,同時透過學習用戶偏好優化設計建議。此外,系統的跨平台兼容性將得到提升,支持更多設備和操作系統,讓使用更加靈活便捷。結合實時光線追蹤和更高精度的渲染技術,ReRender AI 有望在視覺真實度上達到新高度。

然而,與此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如何縮小與專業渲染在細節與精度上的差距,滿足高端設計項目的需求。數據隱私和設計文件的安全性問題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在越來越多用戶依賴平台進行設計時。

結語

ReRender AI 通過智能化的設計與渲染解決方案,重新定義了建築和室內設計行業的工作模式。它不僅讓專業設計師更高效,也讓非專業用戶更容易實現自己的設計想法。儘管仍有改進空間,但其創新和便利性已為設計領域帶來深遠影響,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工具。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ReRender AI 的未來值得期待。

0
Subscribe to my newsletter

Read articles from Willy Jhong directly inside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and don't miss out.

Written by

Willy Jhong
Willy Jhong

現職於麒發科技擔任PM工程師,偶爾寫程式,更多時候懷著對新技術的好奇探索未來。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期待,也偶爾在生活中感到迷惘。工作之餘,喜歡分享公司最新的AI產品,那些創新技術讓人驚嘆,也悄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希望透過這些分享,能帶給你對未來更多的想像與溫暖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