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摘要: Episode 347: The Case for Index Funds - Rational Reminder

Objectives
本集旨在闡述為何低成本指數基金應成為大多數投資者的主要投資策略,並深入探討其六大關鍵優勢。
關鍵要點
本集節目概述了支持指數基金作為主要投資策略的六個關鍵步驟:
- 成本效益:指數基金的低費用優勢。
- 多元分散:指數基金如何實現廣泛的市場分散。
- 投資報酬:指數基金相對於主動型基金的績效表現。
- 稅務效率:指數基金的稅務優勢。
- 簡易性:指數基金的易用性及其帶來的長期效益。
- 理論一致性:指數基金與基礎金融理論的契合。
要點詳述
成本效益 (0:10:03)
指數基金的費用通常遠低於主動型基金。加拿大的指數基金平均費用約為 0.19%,而主動型基金的費用則顯著較高,F級基金平均為 0.85%。低費用直接轉化為更高的投資回報,因為投資者可以保留更多的收益,而非支付給基金管理公司。研究表明,費用是預測基金未來表現的最佳指標之一。如同 John Bogle 所言,投資中「你得到的是你沒有支付的」。
多元分散 (0:19:50)
指數基金通過追蹤市場指數,實現了廣泛的投資分散,持有市場中大量的股票。相比之下,主動型基金為了追求超越市場的回報,通常會持有較少數量的股票,集中投資可能增加風險。研究顯示,長期來看,多數股票的表現不如市場平均水平,只有少數股票表現突出。指數基金持有廣泛的股票,更有可能包含這些表現突出的股票,從而實現市場平均回報。
投資報酬 (0:26:35)
多項研究表明,指數基金在長期內擊敗了絕大多數主動型基金。即使在扣除費用之前,許多主動型基金的表現也遜於指數基金。Bessembinder 的研究指出,1991年至2020年間,大多數美國股票共同基金(按數量計)甚至在費用前都未能超越 SPY 指數基金。扣除費用後,只有約 30.3% 的美國股票共同基金能勝過 SPY。這顯示出主動選股的困難性以及指數基金的競爭優勢。
稅務效率 (0:48:28)
指數基金由於交易頻率較低,通常比主動型基金更具稅務效率。主動型基金為了調整投資組合或實現短期收益,交易更為頻繁,這可能導致更多的資本利得和應稅分配,從而降低投資者的稅後回報。相比之下,指數基金的低換手率減少了稅務負擔,提高了投資的稅後效率。
簡易性 (0:51:08)
指數基金的投資策略簡單易懂,投資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其投資組合的構成和預期回報。這種簡潔性有助於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計劃,避免因市場波動或基金經理表現不佳而做出衝動的投資決策。查理·艾里斯在《勝者的遊戲》中指出,投資是一場「輸家的遊戲」,成功的關鍵在於避免錯誤,而指數基金的簡潔性正是降低投資錯誤的有效途徑。
理論一致性 (0:55:25)
指數基金的投資理念與現代金融理論高度一致。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等理論都支持多元分散和市場效率的概念。CAPM 理論指出,在有效市場中,市值加權的市場投資組合是具有最佳風險與回報權衡的投資組合。指數基金正是實踐了這些理論,通過持有整個市場,實現了與理論模型相符的投資策略。
結論
總結而言,對於大多數投資者,特別是那些尋求長期穩健回報且不具備專業投資知識的個人,應優先考慮低成本、廣泛分散的指數基金作為核心投資策略。避免追逐高費用、主動管理的基金,以及主題型或行業型指數基金,並堅持全球多元分散的投資組合,以最大化長期投資收益。
原文連結: https://rationalreminder.ca/podcast/347
Subscribe to my newsletter
Read articles from Aldo Yang directly inside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and don't miss out.
Written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