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摘要: Episode 349: AMA #4 - Rational Reminder

1 min read
Objectives
探討投資理財的常見問題,包含投資策略選擇、心理偏誤、退休規劃、預期報酬、以及投資建議等,並提供實務見解。
關鍵要點
- 討論市場加權投資與因子投資的優缺點,並分享實務經驗。
- 分析投資人常犯的心理偏誤,並提供克服方法。
- 探討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以及國際債券的影響。
- 說明退休規劃的常見迷思與方法,如 4% 法則與變動提領策略。
- 討論預期報酬的設定,並提供數據佐證。
- 回答聽眾提問,包含 PWL 是否在美國設點、企業持有大量現金的策略等。
- 分享 SPIVA 報告,探討主動式基金與指數型基金的績效比較。
- 閒聊生活話題,如換牙仙子的行情與童年回憶。
市場加權 vs. 因子投資 (00:09:57)
- 市場加權投資:符合理論與實證,是可行的策略。
- 因子投資:以市場加權為基礎,同樣符合理論與實證。
- 實務經驗:客戶對投資策略的預期很重要,若與實際不符,可能導致不滿。
- 複雜性:若因子投資過於複雜(如需自行管理多個 ETFs),則不建議採用;若有顧問協助管理,則較可行。 Dimensional balanced fund
- 討論到指數型基金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投資心理偏誤 (00:22:18)
- 損失規避、定錨效應、心理帳戶等偏誤,會影響投資決策。
- 克服方法:
- 假設擁有等值現金,是否會買入該資產?
- 實際操作並記錄損失,幫助克服心理障礙。
債券的角色 (00:30:37)
- 債券並非為了提高報酬,而是為了控制短期波動。
- 行為因素是投資失敗的主因,債券有助於改善長期行為。
- Scott Cederburg 的研究指出,國際股票的多元分散效果優於債券,但現今股市整合度更高,可能影響未來效果。
- 10 年期數據顯示,債券、國際股票、國內股票都有實質負報酬的風險,債券風險略高。
- 國際債券:若有貨幣風險則失去降低波動的效果,若進行避險則多元分散效果有限。除非擔心政府債券違約,否則不建議持有。
退休規劃 (00:44:37)
- 4% 法則:簡化退休儲蓄目標,但忽略稅務影響,且並非 Bill Bengen 的原意。
- 變動提領策略:如年金式提領,可確保資金用罄時間,但支出變動大。
- 年金式提領:使用 Excel PMT 函數計算,依預期報酬、剩餘年限、剩餘價值決定每年支出,目標為零。
- 早期規劃:4% 法則可作為粗略目標,但不適用於實際退休提領計畫。
- 實務上,客戶不喜歡大幅變動的支出計畫。
預期報酬 (00:55:27)
- 千禧世代積極型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5-10 年並非長期。
- 目前市場加權全球股票投資組合的預期年化報酬率為 6.86%,遠低於 10%。
- 預期報酬的設定:75% 權重參考 Dimson-Marsh-Staunton 的長期數據,25% 權重參考當前市場估值。
- 美國股市估值偏高,拉低整體預期報酬。
聽眾提問 (01:01:47)
- PWL 在美國設點:目前無計畫,但可介紹合作夥伴。
- 企業持有大量現金:與個人投資不同,不宜過度解讀。
SPIVA 報告 (01:11:27)
- S&P 指數 vs. 主動式基金:追蹤基金績效,結果顯示多數基金難以長期擊敗基準。
- 加拿大 SPIVA 報告:可能高估主動式基金的表現不佳程度,因包含 A 類基金,費用較高。
- 績效差距:10 年期 S&P/TSX Composite 8.65%,加拿大股票基金 6.91%;S&P 500 15.58%,美國股票基金 11.38%。
- 美國市場效率高,其他市場也難以擊敗指數。
生活話題 (01:21:37)
- 換牙仙子的行情:討論換牙的獎勵金與通貨膨脹。
- 童年回憶:分享對聖誕老人與換牙仙子的看法。
結論
投資人應理性看待市場,了解並克服心理偏誤,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退休規劃應及早開始,並採用務實的方法。預期報酬應合理設定,避免過度樂觀。主動式基金難以長期擊敗指數,應審慎評估。投資理財應與生活目標結合,追求更全面的幸福。
原文連結: https://rationalreminder.ca/podcast/349
0
Subscribe to my newsletter
Read articles from Aldo Yang directly inside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and don't miss out.
Written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