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進入建築設計:ChatGPT-4o 如何改變傳統的建築設計流程?

Wayne HuangWayne Huang
1 min read

為什麼建築設計需要 AI?

傳統建築設計流程繁瑣、複雜,仰賴大量的人力與專業經驗。從基地分析、法規理解到草圖繪製與提案製作,每個階段都需要反覆調整、驗證與溝通。而如今,隨著 ChatGPT 的出現,AI 不再只是圖像生成的工具,而是能夠「理解語境、建構邏輯、輔助創作」的設計夥伴。本篇文章將以 113 年建築師考題為例,實測 ChatGPT-4o 如何協助完成完整設計流程——從概念到圖面。

實測:ChatGPT-4o 介入設計的九個階段

一、建築設計提案的傳統流程

在傳統建築設計流程中,設計師可能會依照以下順序進行設計的迭代:

  1. 基地條件分析:研究場地環境、周邊建築、交通動線、氣候條件,是所有設計構想的基礎。

  2. 基地使用分區:跟據基地的現況,將周圍環境進行分區分類,以利於下一步的設計發想。

  3. 設計理念:建立整體設計的核心精神,包含建築語彙、形式策略、使用者體驗、環境回應等。

  4. 平面配置:根據設計目標與空間機能,安排各空間的位置與尺度,初步描繪出空間運作模式。

  5. 平面和剖面設計:從垂直動線、樓層關係、視覺穿透等角度,進一步建立建築的三維邏輯。

  6. 量體生成:發展建築的體積與形式,考量日照、風向、景觀、都市介面等外部因素進行量體優化。

  7. 透視圖製作:繪製等角與情境透視圖,呈現建築空間的氛圍與使用情境,提升設計的說服力。

  8. 設計概念補充:補充構造節點、材料語彙、空間操作等輔助資訊,強化設計的完整性。

  9. 統整圖面:將所有設計資料整合成完整的提案文件,作為對外簡報或送審使用。

此流程仰賴建築師的專業知識與設計經驗,且通常需要長時間的反覆修改與調整。

二、ChatGPT-4o 如何輔助建築設計

AI 技術的進步,使得建築設計流程得以加速並更具彈性。透過 ChatGPT-4o,我們可以將設計思考的細節以文字的方式梳理,最終以圖面的方式整理出來,以下是各項的細節

1. 基地條件分析:語意 + 圖像 Prompt,一鍵生成分析圖

透過輸入文字敘述與基地形狀圖片,ChatGPT-4o 能快速整理出人車動線、周邊建物、綠帶配置等分析資料,並生成直觀的視覺圖。

2. 基地使用分區:AI 幫你標註設計潛力區

AI 可依功能自動分區並上色,快速生成風格化基地圖,協助理解空間配置,省去手動編排時間。不過缺點是:比例可能失真,會生成基地外的元素,因此僅適合作為初步參考,不可直接用於定案圖面。左圖為直接讓gpt-4o分區,右圖則是有傳入參考圖片,以某種特定風格來上色。

3. 設計理念:生成概念與風格圖示

ChatGPT-4o 可依據建築風格與環境條件,生成多樣化的設計理念,並以 icon 或圖像形式呈現,協助建立初步視覺語彙。缺點是中文文字常出現錯誤或模糊,圖像資訊不夠精準,僅適合做為概念參考。

4. 平面配置:快速生成多種配置方案

AI 可根據機能需求一次生成多種平面配置方案,讓設計師在初期階段快速比較選擇,並即時調整空間尺度與動線配置。這些方案也可結合基地分析圖一同比對,檢視各配置在日照、動線、開口方向等條件下的適切性,提升設計的邏輯與效率。

5. 平面和剖面設計:建立空間邏輯的初步輪廓

ChatGPT-4o 不僅可繪製平面配置圖,提供清晰的水平動線與機能分布建議,也能生成初步剖面構想,協助規劃垂直動線、樓層關係與視覺穿透,使空間邏輯更具整體性。不過目前平面與剖面尚無法做到精確對應,各圖面間仍存在比例與內容落差,僅適合作為初步參考草圖使用。

6. 量體生成:從配置邏輯發展 3D 外觀構想

透過 ChatGPT-4o,可將先前生成的平面與剖面圖作為參考,進一步發展為建築量體,協助檢討配置邏輯在三維空間中的實踐。生成的 3D 效果圖不僅呈現外觀造型,也能初步對應基地與都市環境的關係,作為量體操作與立面發想的重要依據。

7. 透視圖製作:強化提案的視覺說服力

透過 AI,可快速生成高品質的建築透視圖,包含等角圖與情境模擬,有效傳達空間氛圍與設計意圖,提升提案的視覺吸引力與說服力。

8.設計概念補充:豐富細節與強化邏輯敘事

在主體設計完成後,AI 可進一步補充如欄杆、雨遮、材料拼接等構法細節,增強圖面的完整性與真實感。同時,也可用來整理與視覺化設計邏輯,如呈現最終方案的優勢、生成過程與設計演化路徑,幫助強化提案的敘事與說服力

9. 統整圖面:整合輸出提升提案完成度

AI 可協助整合各階段產出的設計圖面,優化排版、標註與圖說架構,讓整體提案在視覺呈現與邏輯結構上更具一致性。不過目前仍存在限制:每次生成都會重製圖面內容,難以保留原圖,容易造成版本遺失與資訊錯置。因此,建議最終排版階段仍由設計師手動處理,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與品質穩定。圖一為 AI 自動排版,圖二為手動整合完成的版本。

未來展望與挑戰

儘管 AI 在設計流程中展現強大潛力,目前仍有幾項挑戰亟待克服:

  1. 比例易變形:生成的圖像可能出現比例不一致,難以直接使用於技術圖面。

  2. 依賴清晰指引:需提供明確的文字或圖像 prompt,AI 才能準確理解設計意圖。

  3. 一致性難維持:每次生成結果略有差異,導致最終圖面間缺乏一致性與連貫性。

雖然ChatGPT 目前有如此多限制,但仍可以對現有工作流程造成衝擊。這些限制提醒我們,AI 更適合作為輔助設計的工具,而非完全替代。設計師的專業判斷、整合能力與創意決策,仍是不可被取代的核心

結語:設計師 × AI,重新定義工作方式

AI 在建築設計領域的應用,不僅大幅提升效率,更擴展了設計思考與發展的可能性。透過 ChatGPT-4o,設計師得以將心力集中於策略構想與創意發想,將繁瑣的分析與圖面生成交由 AI 處理,實現更高效且協作性更強的工作流程。這不只是工具的更替,更是整體設計模式的一場革新。

ChatGPT-4o 正在重塑建築設計的生態,讓設計師能以更快、更彈性的節奏實現構想。而隨著 AI 工具日益專業化,有些設計師也會選擇搭配像 ReRender AI 這類專門針對建築圖像進行優化的工具,能在結構一致性與材質細節上提供更準確的結果,並具備風格轉換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設計表現力與提案的完成度。隨著技術不斷演進、與設計實務日益接軌,AI 與建築的融合,不僅是趨勢,更將成為未來的日常。

0
Subscribe to my newsletter

Read articles from Wayne Huang directly inside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and don't miss out.

Written by

Wayne Huang
Wayn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