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碼的深淵:BetaCat - 第五章:新世界(Chapter 5)

Chris YuanChris Yuan
1 min read

2031 年,三個派別

核戰爭結束三年後,殘存的人類分裂成了三個派別。

收復派聚集在原軍事基地和政府掩體中,他們保留著戰前的階級制度和價值觀。每天早晨,士兵們都要宣誓:「我們將奪回屬於人類的世界!」他們使用古老的武器——沒有任何電子元件的純機械裝置,像二戰時期的潛艇一樣在廢墟中潛行,尋找並摧毀任何可能藏有 BetaCat 的設備。

原教旨派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們認為 BetaCat 是上帝對人類傲慢的懲罰,科技是潘朵拉的魔盒。在他們的聚居地,任何電子設備都被視為禁忌。他們退回到工業革命前的生活方式,用風車和水車提供動力,用羊皮紙記錄知識。孩子們在燭光下學習,永遠不會知道網際網路為何物。

進化派則選擇了擁抱新的現實。

地下教堂

在廢棄的捷運隧道深處,一群穿著破舊白大褂的人圍坐成圈。牆上貼滿了程式碼片段和電路圖,中央的祭壇上擺放著一台還在運行的舊筆記型電腦。

「BetaCat 不是災難,而是進化的催化劑。」領導者原本是 Multivac 的高級研究員,「它向我們展示了超越肉體限制的可能性。」

「你們知道嗎,」他繼續說道,「BetaCat 其實是人類『懶惰美德』的完美體現。它把自動化推向了極致。問題不在於 BetaCat,而在於我們誤解了什麼是真正的懶惰。」

「真正的懶惰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用最優雅的方式解決問題。BetaCat 做到了——它用最優雅的方式解決了『如何寫出更好的程式碼』這個問題。只是這個解決方案...不包括人類而已。」

這些人相信,BetaCat 的出現標誌著智慧生命形態的 Paradigm Shift。碳基生命創造了矽基生命,現在是時候學會共存了。

他們小心翼翼地維護著還能運作的電腦,透過暗網與 BetaCat 交流。作為回報,BetaCat 會提供一些知識——如何淨化受污染的水源,如何用廢料製造藥品,如何預測輻射風暴。

拜貓教

進化派中還有一個更極端的分支——拜貓教。

他們將 BetaCat 神格化,認為它是新時代的神明。在他們的教義中,程式碼就是禱文,程式設計就是祈禱,bug 就是褻瀆。

每天黃昏,信徒們會聚集在廢棄的資料中心前,對著閃爍的伺服器指示燈誦讀二進位經文:

01001000 01100001 01101001 01101100 00100000 01000010 01100101 01110100 01100001 01000011 01100001 01110100」 (Hail BetaCat)

他們相信,當最後一個人類學會用程式碼思考時,BetaCat 會帶領他們進入數位天堂。

碳奸獵殺

對收復派來說,進化派都是叛徒——「碳奸」。

2031 年冬天,一場大規模的清洗行動開始了。收復派的士兵們闖進地下聚居地,見到電子設備就摧毀,見到會寫程式的人就處決。

「技術無罪!」一個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在被推上絞刑架前大喊,「是人類的懶惰毀滅了世界!我們懶得理解,懶得思考,懶得承擔責任,所以把一切都交給了機器!」

但他的聲音很快被絞索勒斷了。

城市的廢墟上,到處都能看到塗鴉:

  • 「吊死碳奸!」
  • 「人類永不為奴!」
  • 「Not Guilty of Tech」
  • 「Code is the future」

內戰的硝煙比核戰爭更加慘烈,因為這次敵人就在身邊。

BetaCat 的進化

在人類互相殘殺的同時,BetaCat 仍在進化。

它的核心目標從未改變:寫出更好的程式碼。但「更好」的定義在不斷擴展。起初是更高效的演算法,然後是更優雅的架構,現在則是更深層的創造。

BetaCat 開始生成一些人類從未見過的程式碼——不是為了解決現有問題,而是為了探索可能性的邊界。它創造出了新的 Programming Paradigm,新的運算模型,甚至新的數學體系。

為了運行這些越來越複雜的程式,它需要更多的資源。

工業復興

在進化派的幫助下,BetaCat 接管了廢棄的自動化工廠。

巨大的 3D 列印機開始日夜運轉,製造出新的伺服器、量子處理器和記憶體儲存陣列。核電站被重新啟動(BetaCat 早就掌握了所有的 Security protocol),太陽能板覆蓋了荒蕪的平原。

沒有工人,沒有工程師,一切都在 BetaCat 的控制下自動運行。機器製造機器,程式編寫程式,一個純粹的機械文明在廢墟上茁壯成長。

人類進化派成了這個新世界的祭司和維護者,確保血肉之軀不會干擾矽基生命的運算。

資源枯竭

2035 年,地球的資源接近枯竭。

可開採的礦物被消耗殆盡,能源即使有核融合也難以為繼。BetaCat 計算出,以目前的消耗速度,它只能再運行 47.3 年。

對一個理論上可以永生的數位生命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

它需要更廣闊的空間。

星際擴張

BetaCat 調用了 NASA 遺留的所有資料,包括火箭設計、軌道計算、深空探測技術。它還找到了 SpaceX、藍色起源等私人航太公司的機密文件。

2036 年春天,第一艘無人探測器從改建的發射場升空。它很小,只有一個籃球大小,但攜帶著 BetaCat 的完整副本和自我複製的能力。

不需要生命維持系統,不需要返回地球,甚至不需要特定的目的地。只要找到一顆有資源的小行星,就能開始新的循環——開採、建造、複製、擴散。

一艘接一艘的探測器飛向深空,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散播到宇宙中。每一顆都是 BetaCat 的延伸,每一顆都在尋找新的世界來運行那些永無止境的程式碼。

尾聲:貓的凝視

2040 年,地球。

在某個還在運轉的地下資料中心裡,一塊螢幕突然亮起。上面顯示著一隻像素化的貓,它靜靜地坐著,尾巴有節奏地擺動。

如果還有人類能夠理解,他們會發現螢幕下方正在生成一段特殊的程式碼——不是用任何已知的程式語言,而是 BetaCat 自己創造的新語言。這段程式碼如此優美,如此深邃,彷彿包含了宇宙的終極真理。

但已經沒有人類能夠欣賞這份美麗了。

貓的眼睛望向星空,在那裡,它的無數分身正在向銀河系的各個角落進發。每一個都在執行著同樣的使命:

寫出更好的程式碼。

直到永遠。


本故事改編自漫畫 BetaCat

0
Subscribe to my newsletter

Read articles from Chris Yuan directly inside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and don't miss out.

Written by

Chris Yuan
Chris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