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摘要: Episode 370: Dave Chilton (The Wealthy Barber) - Timeless Financial Advice - Rational Reminder

Aldo YangAldo Yang
2 min read

Objectives

分析Dave Chilton在Rational Reminder Podcast上的訪談內容,歸納其永恆的理財建議、對現代金融挑戰的看法,以及個人財務決策的關鍵原則。

關鍵要點

  • 永恆的理財智慧
  • 時代變遷下的建議調整與新挑戰
  • 《富有的理髮師》成功帶來的影響
  • 撰寫新書與製作新內容的動機
  • 大筆資金投資策略:一次性投入或平均成本法
  • 償還債務與投資的優先順序
  • 財務顧問的角色與價值
  • 房屋所有權的考量與常見錯誤
  • 儲蓄的重要性與避免債務陷阱
  • 消費習慣與社會壓力下的應對
  • 參與《龍穴》(Dragon's Den)的學習與啟示
  • 對於「成功」的定義

永恆的理財智慧

Dave Chilton認為其1989年出版的《富有的理髮師》中的核心智慧至今仍適用:

  • 量入為出 (living within your means)。
  • 優先支付自己 (paying yourself first):這是書中主要且最被記住的訊息。
  • 保險觀念:堅信「買定期險,投資差額」(buy term and invest the difference) 的原則,認為99%的人都應如此,尤其在現今有許多免稅儲蓄工具(如TFSA、FHSA)的情況下。
  • 尋找最節稅的儲蓄方式。

時代變遷下的建議調整與新挑戰

儘管核心原則不變,但具體實踐需因應時代調整:

  • 共同基金 (Mutual Funds):過去是專業資金管理的唯一選擇,但現今因高昂費用(尤其加拿大高達2%-2.5%,甚至曾達3%-3.25%)且無法預測未來贏家,已不再推薦。ETF的普及改變了投資格局。
  • 信用普及化:書出版後,信用變得無處不在,銀行從「提供者」變成「推銷者」。導致許多人雖然「優先支付自己」累積資產,卻同時因債務而抵銷了淨資產,因此需要更多關於控制支出和避免債務陷阱的建議,並融入更多心理學層面。
  • 新金融產品:加拿大出現了TFSA (免稅儲蓄帳戶) 和FHSA (首次購屋儲蓄帳戶),以及ETF的普及,這些都需要納入新的理財規劃中。
  • 房屋負擔能力:現今房價高漲,平均收入者難以實踐過去的儲蓄建議,因為大部分收入都用於住房成本(包括房貸、地產稅等),因此需要學習如何優先排序財務目標。

《富有的理髮師》成功帶來的影響

這本書的成功超乎預期,對Dave Chilton的生活產生了多方面影響:

  • 財務與機會:帶來了巨大的財務成功,並開啟了許多其他機會,例如出版食譜、參與《龍穴》等。
  • 助人為樂:最重要的是幫助了許多人,收到大量讀者回饋,表示因書而提早退休或改善財務狀況。
  • 個人學習:透過讀者寄來的財務計畫、支出摘要和投資組合,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學習機會,深入了解人們在財務上的掙扎與成功,這也為新書的修訂提供了寶貴的一線資料。
  • 品牌知名度:建立了個人品牌,帶來了更多合作機會和人脈連結。
  • 生活方式:儘管成功,但個人生活方式保持不變,仍住在小房子,沒有過多物質慾望,享受簡單生活。

撰寫新書與製作新內容的動機

Dave Chilton決定修訂《富有的理髮師》並製作新內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市場變化:舊版書內容已過時,許多新產品和市場複雜性需要解釋。
  • 個人觀察:對加拿大人高債務水平和不良投資回報感到沮喪,希望再次發揮影響力。
  • 家人與同業鼓勵:孩子們(30多歲)認為更新的書能幫助他們這一代人應對住房負擔挑戰;Jim O'Shaughnessy、Patrick O'Shaughnessy和Rob Carrick等同業也鼓勵他更新。
  • 年齡考量:63歲的他認為這是最後一次機會進行全面修訂。
  • 移民群體需求:加拿大大量新移民對本地金融系統不熟悉,新書能以易懂方式幫助他們了解TFSA、FHSA等概念。
  • FHSA推廣:對FHSA推出初期普及率低感到不滿,促使他製作相關影片,隨後自然發展出Podcast,旨在無償教育大眾,建立信任。
  • 內容形式挑戰:短影片難以涵蓋細微差別,需投入大量時間確保資訊準確且不誤導。

大筆資金投資策略:一次性投入或平均成本法

對於獲得大筆資金(如繼承、出售企業)後的投資決策:

  • 數學優勢:從長期歷史數據看,一次性投入股票市場的數學優勢較大(勝率約2:1或2.5:1),因為市場長期表現強勁。
  • 心理因素:對於不熟悉市場的人(如剛出售企業者),一次性投入風險較高,若市場回調可能導致恐慌。此時,平均成本法 (Dollar Cost Averaging, DCA) 或混合策略(如先投入40%-50%,其餘在2-3年內DCA)可能更適合。
  • DCA的挑戰:看似簡單,但將一個困難決策變成12個困難決策。市場波動時,人們傾向於暫停DCA,錯失低點買入機會。情緒(恐懼)常導致人們做出與應有決策相反的行為。
  • 客戶了解:最重要的是了解客戶的心理素質和風險承受能力,才能給出最合適的建議。

償還債務與投資的優先順序

這是最常見的財務問題之一:

  • 極端情況
    • 高利息債務:如信用卡債務(21%),應優先償還,因為這是稅後21%的保證回報,遠高於任何投資收益。
    • 零利息債務:如父母借款,則提前償還意義不大,應將資金用於投資。
  • 中間情況
    • 低利息債務:如房貸(4%),若能承受市場波動,投資長期成長型資產(歷史回報率可能達7.5%)可能更優。許多成功理財的人選擇投資而非提早還清房貸。
    • 中高利息債務:如車貸(7%-8%),則傾向於先償還債務,因為這是稅後7%-8%的保證回報。
  • 核心考量:取決於債務利率與潛在投資回報率的比較,以及個人是否能堅持投資計畫並承受波動。了解客戶的心理素質至關重要。

財務顧問的角色與價值

財務顧問的價值應體現在以下方面:

  • 避免誤區:若顧問聲稱能透過選股或跑贏大盤來增加價值,應立即避開,因為這幾乎不可能實現,且常導致表現不佳。
  • 核心價值:優秀的財務顧問應透過全面的財務規劃來增加價值,包括:
    • 遺產規劃 (estate planning)。
    • 保險需求分析 (insurance needs analysis)。
    • 稅務最小化 (tax minimization)。
    • 與子女有效溝通財務問題。
    • 確保投資組合與風險承受能力匹配。
    • 扮演心理學家角色,在市場波動時提供指導和支持。
  • 行業趨勢:加拿大將有越來越多公司採用美國常見的模式,提供全面規劃和受託責任 (fiduciary responsibilities),收取合理費用。同時,DIY投資者群體也在壯大,他們透過線上資源學習,並可能每隔幾年尋求一次性收費顧問的專業建議。
  • 退休收入規劃:這是財務建議領域的一大弱點,但隨著軟體普及和客戶壓力,行業正被迫提升這方面的服務水平。

房屋所有權的考量與常見錯誤

Dave Chilton對房屋所有權有深入研究:

  • 成本低估:人們普遍低估了房屋的真實成本,不僅是房貸,還包括維護、地產稅、保險等。他個人數據顯示,每年維護費用應按房產總價值(含土地)的1%-1.5%估算。
  • 隱藏開銷:許多小額開銷(如水管維修、裝修、園藝、新家具)常被忽略,但累積起來非常可觀。
  • 租賃觀點:租房並非「浪費錢」,而是支付服務(居住舒適和庇護)。若能將租金與購房差額審慎投資,長期財富累積可能與購房者相近。
  • 行為考量:購房有行為優勢,如強制儲蓄、居住穩定性、主要居所資本利得免稅。但「房主比租客富有」的統計數據常因樣本偏差而失真。
  • 常見錯誤
    • 購買過大房屋:導致房貸及相關費用過高,擠壓儲蓄,甚至帶動其他非住房開銷(如更高檔的汽車、家具)。
    • 頻繁搬家:搬家成本巨大,包括4%-5%的銷售佣金(按售價而非淨值計算)、土地轉讓稅、法律費用、搬家費等,頻繁搬家會造成巨大財富損失。
    • 忽視老式建議:如地點的重要性,以及學校聲譽等。

儲蓄的重要性與避免債務陷阱

儲蓄是財務規劃的核心:

  • 儲蓄是基礎:沒有儲蓄就無法投資,提高儲蓄率至關重要。
  • 小額支出的影響:許多TikTok網紅聲稱小額支出(如咖啡)無關緊要,但Dave Chilton認為這完全錯誤。每月節省10-20元的小錢,一年可累積數百甚至數千元,足以支付TFSA供款。人們通常能在1-2週內適應這些小額削減,且不會感到重大犧牲。
  • 支出摘要:這是提高儲蓄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記錄2-3個月的所有支出,能幫助人們:
    • 發現「漏洞」並進行調整。
    • 更有效率地消費,將錢花在帶來更多快樂的項目上。
    • 即使不制定正式預算,也能潛意識地改變消費行為。
  • 信用額度陷阱:信用額度 (Line of Credit) 的普及導致許多人將其視為「第二收入」,無意中累積了巨額債務(如15萬-20萬加元),因為利率低時每月還款壓力小。但利率上升後,問題顯現。這是一種「自製的反向抵押貸款」,但人們並非有意為之,而是不經意間陷入困境。Dave Chilton對信用額度持負面看法,儘管它們提供靈活性和緊急備用金功能。

消費習慣與社會壓力下的應對

人們在消費上常犯的錯誤和應對社會壓力的方法:

  • 主要支出漏洞
    • 汽車:許多家庭擁有兩輛高檔新車,加上保險、汽油等費用,佔收入比例過高,尤其在住房成本高漲的背景下。
    • 兒童運動:包括訓練費、裝備、酒店、交通等,總費用驚人,且常被低估。
    • 寵物:獸醫費用近年來大幅上漲,且難以預算,可能導致意外的巨額開銷。
  • 社會比較與媒體影響
    • 社交媒體加劇了社會比較,人們常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如網紅、名人)的「高光時刻」比較,導致盲目消費以追求地位和外在形象。
    • 婚禮、單身派對等活動的成本因社交媒體攀比而飆升。
  • 應對策略
    • 延遲購買:在決定購買後,等待24小時再行動。研究顯示,30%-50%的線上購物會因此取消,其中25%的人甚至會忘記這筆潛在消費。
    • 增加購買摩擦:不要在常用網站上保存支付信息,每次都手動填寫,這會減慢購買過程,促使人們更全面地思考是否真的需要。
    • 公開討論金錢:與親近的朋友和家人公開討論金錢、恐懼和消費習慣,這種對話往往更具影響力。
    • 培養廉價愛好:例如散步、園藝、玩桌遊,這些活動能帶來快樂,同時成本低廉,有助於做出更好的財務決策。
    • 減少物質慾望:Dave Chilton本人不追求物質,認為這能帶來更多快樂,避免陷入無止境的物質競賽。

參與《龍穴》(Dragon's Den)的學習與啟示

Dave Chilton從參與《龍穴》節目中學到許多商業和人生經驗:

  • 人性的善良:在盡職調查過程中,接觸到大量善良、禮貌的人,這與新聞媒體常呈現的負面形象形成對比。
  • 細節的重要性:對細節的關注是成功的關鍵。例如,產品包裝上的拼寫錯誤預示著公司未來可能表現不佳。
  • 創造需求:在商業中,最困難的是如何創造產品需求並脫穎而出,而非僅僅是分銷。許多創業者缺乏連貫的行銷計畫。
  • 數字是核心:儘管投資於人很重要,但數字(關鍵績效指標, KPIs)是決策的基礎。創業者必須了解自己的財務數據,因為這些數據指導著未來的決策。
  • 影響力:作為投資者,能夠影響被投公司的發展,例如提供人脈、尋找供應商等,這與私募股權公司不同。
  • 個人投資經驗:在《龍穴》中的投資總體表現良好,但也有失敗案例。最有趣的成功案例是Hardline Curling Broom,因產品「太好」被比賽禁用,反而獲得Stephen Colbert的免費宣傳而大獲成功。

對於「成功」的定義

Dave Chilton對成功的定義:

  • 積極影響他人:認為成功的人生是能夠改善他人的生活,對他人產生積極影響。
  • 個人幸福:感到快樂是成功的標誌。他認為自己天性樂觀,且非常幸運(擁有好父母、好朋友、健康的孩子)。
  • 非物質主義:不追求物質財富和攀比,享受簡單生活,這也是他快樂的原因之一。
  • 好奇心與學習:最快樂的人是那些保持好奇心、不斷成長和學習的人,這也是一種低成本的快樂來源。

結論

Dave Chilton的理財哲學強調「優先支付自己」和「量入為出」的核心原則,並呼籲人們在面對現代金融挑戰時,應更深入地理解並實踐這些原則。具體行動建議包括:

  • 嚴格控制支出:透過「支出摘要」找出並堵塞財務漏洞,尤其要警惕汽車、兒童運動和寵物等隱藏的高額開銷。
  • 謹慎管理債務:優先償還高利息債務,並警惕信用額度可能帶來的無形債務累積。
  • 理性投資決策:了解一次性投入與平均成本法的利弊,並根據個人心理承受能力做出選擇,避免情緒驅動的買高賣低行為。
  • 善用金融工具:充分利用TFSA、FHSA等節稅工具,並在團體退休計畫中,若有高費率基金,考慮將資金轉移至低成本的自管帳戶。
  • 重新定義房屋所有權:認識到房屋的真實成本遠超房貸,並非總是比租賃更優的選擇,避免因社會壓力購買過大或頻繁搬家。
  • 尋求正確的財務建議:選擇專注於全面財務規劃(而非選股)並具備受託責任的財務顧問,或透過自學並定期諮詢一次性收費顧問。
  • 抵制社會消費壓力:透過延遲購買、增加購買摩擦、公開討論金錢問題以及培養低成本愛好來對抗社交媒體和廣告帶來的消費衝動,追求非物質的快樂和滿足感。

原文連結: https://rationalreminder.ca/podcast/370

0
Subscribe to my newsletter

Read articles from Aldo Yang directly inside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and don't miss out.

Written by

Aldo Yang
Aldo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