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人口大國,印度頑疾發病數卻遠低於中國?

hkweb資訊網hkweb資訊網
1 min read

提到印度,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莫過於「髒、亂、差」。

但你知道嗎?這個人口眾多、經濟欠發達、衞生條件不佳且環境污染嚴重的國家,其頑疾發病率卻是全球最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下面,不妨跟着香港時代醫療一起揭開當中的謎團吧!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頑疾發病數遠低於中國?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4月份發佈的《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23年中,印度人口數量將達到14.285億,並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然而,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下屬機構IARC發佈的《2020年全球最新頑疾負擔數據》的相關內容顯示,印度的新發頑疾數僅佔6.9%,因頑疾而導致死亡率也僅有8.6%;而中國的新增頑疾患者達到457萬例,佔比23.7%,並且該比例還在不斷增加。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卻出現如此大的差距?

1. 飲食習慣

印度人深受宗教文化的影響,大約30%的印度人是素食主義者,他們的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攝入的脂肪和糖分相對較少。相比之下,中國雖然也有素食文化,但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更傾向於攝入高油、高鹽和高糖分的食物。這種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這些疾病正是頑疾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2. 吸煙消費

由於宗教信仰的原因,印度人認為吸煙和喝酒是對神靈的褻瀆,加上印度的香煙價格相對較高,且公共場合吸煙受到嚴格限制,因此他們普遍不吸煙、不喝酒。反觀中國,雖然近年來對煙草和酒精的管控力度有所加強,但吸煙和喝酒的人數仍然龐大,尤其是男性。要知道,吸煙和喝酒已被證實與多種頑疾的發生密切相關。

3. 人均壽命

頑疾多見於60歲以上的人羣中,年齡越大的人患癌風險越高。據統計,印度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0歲,男性為67歲;而中國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8歲,男性為75歲。這意味着在中國,有更多的老年人處於頑疾的高風險年齡段。同時,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即使頑疾發病率相對較低,患癌人數也會相對較多。

4. 國民對頑疾篩查的重視程度

相較於其他國家,印度的經濟狀況顯得尤為滯後,大部分民眾在温飽線上掙扎,難以觸及醫療資源,導致很多頑疾患者可能尚未被發現,許多病例甚至未曾納入統計之中,進而導致頑疾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數據存在嚴重失真情況。

如何預防頑疾發生?小心這些藏在餐桌上的一級致癌物

香港時代醫療表示,頑疾並非一蹴而就的疾病,而是由多種因素長時間共同作用所發展而來,因此面對這一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預防顯然比治療更為重要,比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餐桌上就潛藏着一些被公認的一類致癌物。

一、隔夜菜

許多人為了方便,會將剩餘的綠葉菜保存至次日食用。然而,綠葉菜在放置的過程中,隨着時間的延長,會生成越來越多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經常食用會增加患癌風險。因此,大家在烹飪綠葉菜時,儘量根據需求製作,避免多做而造成浪費。

二、黴變食物

黴變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極強的致癌物質,其毒性甚至高達砒霜的68倍。黃麴黴毒素主要損傷肝臟,長期攝入會顯著增加肝癌的風險。一旦發現食物發黴,應立即丟棄,切勿抱有僥倖心理繼續食用。

三、中式鹹魚

中式鹹魚作為一道傳統美食,深受許多人喜愛。然而,在鹹魚的製作過程中,需要經過高鹽度的醃製、暴曬、脱水等步驟,製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能會轉化為亞硝酸胺,這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風險。這裏建議大家適量食用鹹魚,避免長期或大量攝入。

四、檳榔

檳榔作為一種常見的零食,在部分地區備受歡迎。然而,檳榔中含有致癌物檳榔鹼,加上其纖維粗糙,長期咀嚼會增加口腔黏膜的損傷,誘發口腔癌。因此,為了身體健康,我們應儘量避免或減少檳榔的攝入。

除了以上提到的致癌物外,我們的餐桌上還可能潛藏着其他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重食品安全和營養搭配。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和科學的烹飪方式,我們可以有效預防頑疾的發生,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香港時代醫療的頑疾基因檢測採用NGS(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最新次世代基因測序技術,涵蓋SNP、Indel、CNV等類型基因突變,能全方位找出隱藏於家族的變異基因,幫助患者提前於0期階段找出致癌基因,選擇較簡單的針對性治療方案,避免待頑疾發展至晚期或擴散後才進行治療,詳情可瀏覽:https://www.medtimes.com.hk/hered-cancers-screening

0
Subscribe to my newsletter

Read articles from hkweb資訊網 directly inside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and don't miss out.

Written by

hkweb資訊網
hkweb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