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与自由


演化中,好东西往往最后才出现。
在本系列中,我们将延续的 变化与选择 系列中获得的思路,以变化与选择这两个要素作为思考框架,来分析人类自己作为当今的制霸物种,是如何演化的,以及这些过程给了我们那些启发。
同时,我还注意到,人类演化过程中有一些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会给前述之“变化与选择”模型带来一些挑战。举个例子,自然界的选择,以生死论处。适者生存,不适者亡,大自然无疑是最终的审判官。但是人类的适应与不适,则不能这样简单论断。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幅度上升,所有人都可以由子嗣,生死已经不能决定优劣了。常人也可以繁衍后代,颐养天年。而那些努力进取者,却往往殚精竭虑,挣扎在探索的道路上。
所以,人类演化中的变化与选择,似乎另有玄机。这是我在本系列中探讨的一个焦点,我试图找到人类演化的特殊性,校验和更新前述的“变化与选择”模型,将其有效性提升一步。
此外,我还试图探讨我们的独门绝技 —— 大脑的智力,它的一些机制和表征,并结合目前科学家的广泛共识,以我个人的简化视角,企图为之建立一个简明的认知模型。
在这趟自不量力的自我审视之旅的起初,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人类这个 全新世 的统治性物种的演化历程,知道我们自己的由来。有关资料甚多,我会简要地梳理其脉络。但是,所有这些整理的目的,不在于重复学者们已经发现的事实与规律,而是将它们放到我们从变化与选择系列中得到的模型中,继续检验与发展,获得新的见地。下文中,用大引号框住的文字是我认为的重点见解,像是路标一样,起到引路的作用。
曾经有一种不成文的看法,认为达尔文演化论对于人类社会不起作用,人类社会是个例外。对于这种思潮我没有专门去了解。我想,也许这个想法出于良好的意愿,但是在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类的演化过程,以及此中群体与大脑这两个关键要素的互动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演化规律是普遍有效的,不存在什么禁区。
总之,我在本系列中,试图回答下面这个困扰许久的问题:
面对能掐会算、能说会道的人类,演化公式 —— 变化与选择 —— 还起作用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吧。
创造性的生命
开宗明义,我的根本观点:
宇宙是创造性的 ,这创造性也被赋予给了生命。生命之创造性体现为,其永不止息的花样翻新的更快的消耗能量的趋势。生命之创造性通过演化得以实现。
在我们所处的宇宙的启动于极低熵值之后,事物的发展与演化,都是不断利用宇宙起点处的负熵势能,将之化为各种物质与能量,并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低熵势能。
事物的演化,就像一处高山上的平湖,在裂开一个口子之后,水体倾泻而下,顺着山势奔涌,形成河流瀑布,不断分支汇合,中间出现了湖泊和峡谷等等风景。
而生命,就是水流激起的美丽浪花。
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只是说,宇宙中负熵的耗散,促进了生命的形成。
赫尔辛基大学的 Ville Kaila 和 Arto Annila 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发表一篇名为《自然选择与最小作用量》的论文,探讨了自然选择和最小作用量原理之间的联系。他们将这两个看似不同的原理结合起来,描述自然界中的运动。这两条规律是:
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随机变异改变性状来适应自然环境而存续。
最小作用量原理:自然界中各种物理运动沿着使作用量最小的路径运动。
论文认为,这两个原理实际上是同一自然法则的不同表达。通过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写成运动方程,作者展示了演化过程如何沿着能量景观的最陡下降路径进行。其核心思想是,从统计物理学的视角来看,自然选择可以视为能量沿着最可能路径的流动。
能量势差给予了生命起源的可能。生命体是消耗能量的自组织系统,为了维持它自身而消耗能量,这样生命体可以有效地 平整 环境中能量势差,使之以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方式达成热力学第二定理的目的。
关于能量耗散过程中生命的出现,我可以打个比方。
很多人喜欢喝牛奶咖啡。我们煮好了纯咖啡后倒入杯子中,然后加入另外准备的牛奶。白白的牛奶倒入黑褐色咖啡中后,如果不搅拌,二者之间会出现明显的黑白分界线。此时你如果仔细看,发现二者会互相渗透,出现了美丽的交错花纹。但是等一段时间后,那些花纹就慢慢消失了,而这杯咖啡牛奶也变成得均匀。
咖啡和牛奶,是两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物理性质的差异,这就是势差,势差处会产生演化。咖啡牛奶交错处出现的那些花纹,就像是自然界中演化出了生命。花纹促进了牛奶和咖啡的融合,生命活动消耗了自然界的自由能,促进了能量的流动和平整。生命如同那些迟早消失的花纹,短暂而美丽。
生如夏花。
这个过程中,生命不断花样翻新,越是后来出现的高级物种,越是能以更快速度来消耗其环境中能量。所以,生命演化的结果显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高效达成。
越是高级物种,其能耗也越大,食物链顶端狮子老虎都需要更大的领地支撑其能耗。人类也不例外,人类最先进的技术往往导致更高的单位体积能耗,比如大脑是身体中能耗最高的器官,集成电路芯片也是单位体积能耗极高的人造物。
生命为了保持生命体内部的秩序,从环境中取用以食物养分形式存在的自由能,并向周围环境排出与之相等数量的热和熵。先有能量势差而后有生命。生命为了维持和繁衍,消耗了能量势差。就这点而言,生命的出现,就是为了挥霍自然界中的能量势差,吃掉我们宇宙创世之初的那顿 免费午餐。
那么,出现了生命的地球上为什么存在着可以被利用的能量呢?
太阳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势差。这种差异以太阳光辐射的形式传递到地球,在地球上引发了无数可能性。这些能量驱动地球上的物质产生各种化学反应,带来大气和水的蒸发与流动,先形成了云层、闪电和降雨,进一步构成了原始汤,催化了各类有机物的生成,最终演化出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在十几亿年的演化后产生了叶绿体,可以直接用光合作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可以存储的自由能,也就是有机养分。然后,又出现了线粒体和三磷酸腺苷,生命对于自由能的利用升级换代,可以用千百倍的速度消耗自由能。在这更高能级基础上,逐渐演化出现今的各种生物,以及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生物。这些生物持续进行着燃烧,消耗自然界中的各种养分,排出了二氧化碳,带来地球的温室效应,这就是生命消耗自由能的过程。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人类消耗自由能的方式更加高效了。农业、战争、工业、伐木、采矿、石油、环境改造与人工智能等等,无不大量地消耗能源。这样做的后果虽然也是降低了能量势差,但是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将导致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同理,人群之间的竞争也是一个争相发现能源、利用能源、投放能量的过程,这种竞争只会无止境地加大对于能源的索求。
有了能量的免费午餐,生命得以创造。而如何创造,则是下一节的主题。
不朽与自由
想象一下那个最初的细胞,它出现在三十七亿年前,简单粗陋,不值一提。
但是它死了吗?没有,它还活着。你、我、所有活着的生物,都是它的后代。
在每一次繁殖之时,它都有一部分活的物质传递给下一代,这部分细微的活物,可以是一段DNA、一个排到水池中的卵、一丛飞舞的蒲红英、一段掉落的肢体,或者一只力争上游的生殖细胞。总之,从那个最初的原始细胞开始,这种 活性 就不间断地薪火相传,绵延至今。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一直没有死,它活得好好的。不仅如此,它还远远脱离了原初的简陋,成为今天我们所赞叹敬仰的万千品类。
这是因为这个原始细胞的能力超凡,自带神性吗?
从科学角度来看,完全不是。它当初仅仅是一段可以复制自己的大分子,包裹一层就地取材的外膜,没有什么神秘。我相信在它之前,已经有无数其他的大分子也做过尝试。它最初能够活下来,纯粹偶然而已。
那么,为什么它能够成就如此之大?
它自己不过是一个大分子而已,什么也成就不了。另外一只手才是真正的造物者,这只手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为什么能塑造DNA大分子,使之成为我们自己 —— 能够今天在这里发问的人?
这是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大分子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特点。它具备可能性,巨大的可能性,无限的可能性。想一想 DNA 上几十亿个字符的排列组合,它们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宇宙中的原子总数。
碳、氢、氮、氧、磷和硫这六种元素构成了绝大多数生物分子。研究者将这些化学元素作为成分,然后使用方程来模拟生物圈在演化过程中可能的排列组合的数量。35亿年前当第一个RNA分子出现时,生物圈可能的状态数量为 \(10^{237}\)。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因为宇宙可能状态的总数量也只有 \(10^{124}\) 。这意味着,在刚刚出现RNA的时候,生命的潜在可能性就已经超过了宇宙本身。
这就是自然选择想要的东西。
我们此前一再强调,演化以变化为食,演化消耗变化。演化要的就是变化、可能性、可选项、概率空间。这样东西,DNA大分子能给,所以它成为了这一个位面的算子。
另一方面,原初的那个大分子也因此得到了一样它想要的东西。那就是,在我们可见的时间里,它永远不死、永远繁茂、永远延续。
于是,大分子用自己的无限变化可能性来迎合自然选择,而自然选择则毫不客气的刀劈斧砍,雕刻裁剪大分子的这些可能性,使之成形。
自然选择和原初的大分子各有所长,它们成就彼此,将各自想要的东西捏合在一起成为了生命。这个过程就是演化。这个过程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 这个提问的人,以及周遭生机勃勃的自然界。
我在这里使用的拟人说法都是修辞手段。我表达的意思是,在生命的每个世代的每个个体上,体现出这两种演化的倾向性。我不认为它们是有意志的,我认为它们是有趋势的。
演化,作为二者的合力,将前面这两样东西都写入了生命的最底层数据库——基因中。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体现出了这两样内禀,都在朝向这两个方向努力演化。
它们都要努力觅食,争取配偶,延续存在。同时,它们又都具备其独特性,能够以行动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某些能动性与可塑性,等等。
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提炼那个原初大分子想要的永远不死、永远繁茂、永远延续,这个词语就是 不朽 。
我们前面已经用概率空间来概括了自然选择想要的在演化中的变化、可能性、可塑性、可选项、适应性与能动性等等,如果换一个更加人文的表达,我称之为 自由 。
不朽与自由是生命最本质的驱动与永恒的动机。
对于不朽与自由的孜孜追求,驱动生命的演化,从而达成其创造性使命。
一切源自演化
那么,为什么演化存在这种趋势?为什么我们存在,并且可以在这里观察探讨它?
其根源在于,这是由我们所处宇宙的物理常数所决定的。某些宇宙中没有任何时空和物质,某些宇宙所有物质都在分崩离析。我们处在的本宇宙,能够产生这种演化,是因为它也是演化的产物。
物理世界受到更宏伟的演化法则所支配,它始终在不断探索其可能性的边界,只要时间够长,所有可能性,都会逐一浮现。这有点像 黑格尔 所说的 绝对精神 的展开。但是,它不是所谓的精神,而是趋势,是变化与选择所奏出的二重唱。这种趋势体现在生命领域,就是达尔文演化。体现在物理规律上,就是宇宙本身的繁衍与存续。
前面我们在 算子 一节中谈到 李·斯莫林 的观点时,说明了这个道理。本宇宙也是演化的产物,这类宇宙能够产生黑洞来繁殖子宇宙,因此能够将物理常数进行微调并传递给子宇宙,直到某个时刻,某个子宇宙中出现了我们。
物理学常量的取值恰好有利于碳基生命得以进化,并且宇宙足够延续以便生命演化进行。 ——弱人择原理
归根结底,生命乃是 宇宙之创造性在生命领域的延续。
Subscribe to my newsletter
Read articles from David Qi directly inside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newsletter, and don't miss out.
Written by

David Qi
David Qi
程序员与思考者,期待以朴素简单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