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接触了多巴胺之后,我不禁想要发挥一下,稍稍偏离主线,探讨 快乐与存在之间的关系。 因为活着而快乐,还是,活着为了享受快乐? 如果因为活着而快乐,为何生活中也有很多痛苦?如果活着是为了尽情享受快乐,为何还有人愿意去死? 这个问题很多人探讨过,但是,相关论述总让我感觉有点隔靴搔痒,没挠到点上。本节中,我试图从演化角度出发,简明地探讨感官快乐是不是人的终极价值。这个主题与我们每一刻的体验息息相关,我也首次意识到,有关演化、大脑与心智等等的宏大讨论,也能真正解决我们的日常疑问。 但是在开始之前,让...
世界的可理解性是一个艰深问题。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的好处是,我可以兼收并蓄,掠过复杂的中间推导,舍弃论证的完备性,使用简明的语言,直接表达思路和结论。 在这个章节,我不创造新的术语,不纠结于繁文缛节,不进行复杂的逻辑论述,而是直抒胸臆,直指本质。 首先,我们看一看那些学者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世界是可理解的。 —— 爱因斯坦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36年的文章《物理学与实在》中提到:“我相信,世界的结构是理性的,即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规律来描述。” 他认为,可理解性源于理...
目前,尚无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来解释智能是如何在人脑中发生的。 硅谷创业者 杰夫.霍金斯 团队在2017年发表的有关层级时序记忆 (HTM) 的 论文,提出了关于皮质柱与参照系的新理论。我赞同他的大部分看法,但是在信息整合、注意力发生等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本节内容中关于皮质柱与参照系的内容是围绕杰夫.霍金斯的 千脑智能 论文来阐述的。我对其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并使用了更易理解的名词。 目前,只有人类拥有智能。所以,我们只有经由对人脑的研究来理解智能。 首先,我们为 智能 下一个定义。 💡 智...
人类思想史上,对于意识的理解各不相同。如果钻入书堆里去探究它们,我会发现自己开始若有所得,最终双手空空。大部分对意识理解,要么是一些故弄玄虚的名词堆砌或者无聊的学术纷争,偶尔一鳞半爪的真知灼见,淹没在那无边无际的名词海洋之中。 探究意识这个极为主观的现象,我们只有对自己下手,观察自己,反照内心,体察思维的细微之处,并结合神经科学的新进展,庶几可得一二。然而,其核心秘密,却仍然潜藏在亿万神经元之下,等待进一步的科学发现。 本节中,我对于意识的解释,综合了许多现有的新理论,也有一部分自己的独创。本着...
不能脱离人的生理本质空谈哲学。现实是一种构建。 通用解码器 一名患有严重癫痫的儿童被切除了大脑的一半,这带来了怎样的长期后果呢?事实证明,后果轻微。病人一侧身体比较弱,除此之外,她没有什么不同。术后,她成绩很好,还参加运动。 这说明,病人在剩下的那一半大脑里进行了全部运算,接管了全部功能。她的痊愈显示出大脑的非凡之处。经由神经元之间软连接以及赫布法则,大脑可以重新布线,按需使用。大脑不仅是软件,还是活物,它能够重构自身,具备可塑性。 很多人因为疾病切除了一部分甚至一半大脑,只要手术发生在童年,...
在上节探讨了人脑中信息的特征判定与编码过程之后,我们得以理解: 💡 人脑中传递的信号,并非像摄影机拍摄视频那样是所见所闻的完整复制,而是对环境信息的采样,是这些信息的 特征及其关联。 顺着这个思路推演。记忆,无论是情景记忆还是语义记忆,它的本质都是对信息的特征及其相关性的保存与检索。记忆以事物的特征作为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记忆的是事物的特征及其关联,而非完整信息。 例如, “首都北京” 是将 “首都” 与 “北京” 这两个特征联系起来。看到 “北京” 这个词,我们不仅想到了北京这个城...
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神经活动的电波本质,以及神经链路和神经编码之后,我们不禁好奇,当电波载着信息在天量节点构成的稀疏网络中无尽奔流之时,信息是如何得以处理的? 赫布理论 人脑中的神经簇是如何得以成形的?这里就需要讲到赫布理论了。 神经网络之父,加拿大心理学家 赫布 解释了在学习过程中人脑的神经元所发生的变化,它简述如下: 当神经元 A 的轴突足够接近以刺激神经元 B,并反复或持续地激发 B 时,它们之间的突触就会生长,使得 A 激发 B 的效率提高。 这就是赫布法则,它通常被解释为,一起放电的神...
大脑中,神经元是最基本的计算单元,神经元传递的是电信号。大脑约有860亿神经元,理解了神经元的运作及其互联,也就知道了大脑运作的底层逻辑。 此时,我是以建模的思路来铺陈这些内容的,并非复述生物医学领域对大脑与神经元的发现,而是以为大脑建模为目的,挑选那些对模型最为关键的信息来陈述,而且尽量简化,以求达到信息简要,符合逻辑,能够理解的程度。 本节的很多内容来自《得到》中王立铭老师的 “脑科学五十讲” 课程。这个系列对于大脑的基本机制的介绍非常简明清晰的,胜过许多专业的书籍。本节图片,除了有标注的之...
人脑中的最新部分是新皮质,哺乳动物都有新皮质,而且只有哺乳动物才有新皮质。 人脑的新皮质特别大,约占大脑体积的70%。如果把新皮质铺平,它有一张桌布那么大但更厚,厚度则约是2.5毫米,它包裹着旧脑部分。我们看到一个大脑时,其外部大部分是新皮质及其特有的褶皱,只有小部分是旧脑,脊髓则从底部延伸出来。 图片来自网站。 呼吸、饮食、性和条件反射这些至关重要的功能位于旧脑。 新皮质是智能的器官。几乎所有智能,诸如视觉、语言、音乐、数学、科学和工程,都是由新皮质创造的。当我们思考问题时,主要是新皮质在思...
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无算乎! ——《孙子兵法》 大脑定义了人类这个物种。 从六百万年前南方古猿从树上下到草地上开始,经过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奔跑狩猎、群体协作、语言符号、社会博弈等等多次促进,人类大脑已经达到了1350毫升的惊人容量,成为动物中脑化指数最高的物种。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大脑的优势在于处理信息。那么,如此耗能的大脑,它处理信息又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在进化为智人,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全球物种之后,与其他动物的搏杀已经不构成对我们的挑战了,人类在迁徙全球的路上已经数次灭绝了当地的大型...